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人物 > 马希丰:一生愿做移“山”人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同心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是革命老区、回族集聚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是典型的“老、少、贫”地区。
短短的8年时间里,马希丰这名同心县的扶贫干部,不顾自己和家人病重,出色完成了移民任务,已经帮助2.6万户、近11万人从大山深处搬了出来,拔掉“穷根”,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也为这里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出生、成长和工作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经济落后、教育文化落后、社会事业落后是压在贫困地区的‘三座大山’,我愿一生都做名移‘山’人。”今年的10月13日,56岁的马希丰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后,在博客日志里这样写道。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2007年8月,在同心县人大任职的马希丰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中部干旱带人口转移问题的思考》的调查报告。2008年3月,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在同心县韦州镇南门生态移民区正式启动,同心县开始建设韦州下马关、豫旺的16个移民安置区,涉及8个乡镇、112个行政村、移民13.3万人。
马希丰临危受命,就任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指挥部综合部副部长,开始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奔波,一干就是8年,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8年来,每当一个新项目区要开工建设,他就整天都奔波在工地上,满身都是泥土,晚上回到家的时候,鞋里也钻进不少的泥土,早上穿的新袜子,晚上袜子尖就破了,脚趾头也露出来了。
生态移民工程项目资金量大、渠道多。截至目前由县里实施的工程项目金额达20亿元,移民群众缴款6.5亿元。虽然马希丰经管的资金达数十亿元,但他从未报销过一分钱的下乡费,“个人的钱可以花到公家上,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装进自己的口袋里。”马希丰说。为了保证生态移民住房工程质量,他总爱随身带着卷尺和锤子,每次下工地随时测量尺寸,敲打混凝土部件。有时还要爬梯子到房顶查看,对建筑质量不合格的毫不留情地让施工单位推倒重来。“我们绝不能让移民群众从危窑中搬出来,再搬进危房。”此外,为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他盯着建设完成了全县30多个最好的村部、30多所小学,带领干部群众栽种了300多万棵树木。
今年3月5日,马希丰出任同心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他一如既往地忙,深入100个贫困村调研,及时提出了“观念+生态+产业=富民”的思路;确定了“七大产业促增收,七大工程保脱贫”的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有人说马希丰一辈子都是个操心的命。他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如何?村“两委”班子起作用了没有?群众之间的纠纷矛盾及时化解了没有?同心县实施移民搬迁涉及8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有些村庄老马去了不下10次,成了同心县的“活地图”。他不但能随口说出每个村庄的名字,而且进了村庄,他往往能随口叫出遇到的村民名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就是其党性的灵魂,丢掉了灵魂,就失去了精神依靠,失去了精神动力。”这是马希丰的工作信念。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不仅圆了山区群众祖辈梦寐以求走出大山的千古梦想,并通过种枸杞等途径帮移民群众走上致富路,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因为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他先后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全区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宁夏年度人物提名奖、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等荣誉。
马希丰坦言:“这几年搞生态移民工程,的确非常累,但一想到我是在做一件大善事,是在为山区群众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而忙活,就感到很欣慰。毕竟,旱塬养育了我一生,我当用一生来回报。”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