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观察 > 资质履历真假难辨 网络云招聘如何拨云“见真”?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资质履历真假难辨,信息泄露界限模糊,隔屏之距影响求职招聘效果——
网络云招聘 如何拨云“见真”
编者的话
随着大中专院校生毕业,加之疫情影响,今年的招聘求职季较往年情况更为复杂:疫情防控期间,迅速走红的“云招聘”给劳动关系双方带来便利的同时,会不会增加双方的法律风险?曾是疫情高发区,这里的人员求职被拒怎么办……此外,时常出现的履历造假、招聘诈骗等现象,也需要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擦亮眼睛。本版特推出《就业招聘季法律问题面面观》系列,以法说事,为共建和谐劳动关系护航。
“云招聘,真是太难了……”7月15日,在四川护理职业-🔥js06金沙申请优惠大厅“2020届毕业生百日冲刺双选会”现场,在2选1的就业机会面前,来自药学专业的龚亚玲不断为自己打气,“之前网上投出了海量简历,也遇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到最后大多无疾而终。”
疫情防控期间,不管是高校招聘会,还是社会招聘,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线上云招聘的形式,以避免人员聚集。云招聘也因较之传统招聘“点多面广量大”,能够瞬时将招聘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对接,极大降低招聘成本而迅速走红线上。然而数月过去了,资质履历真假难辨,信息泄露界限模糊,一场面试,因隔屏之距或存在“千”里之差……网络云招聘所呈现出的短板备受招聘单位和求职者关注。为了一探究竟,《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隔屏之距影响发挥
今年3月,教育部明确在疫情没有缓解之前,暂停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同时利用部、省、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及社会招聘网站,联合举办24365(24小时365天)校园招聘活动。与此同时,其他各类招聘平台也都参与其中,线上招聘渠道可谓四通八达。
网络世界空间无限,云招聘点多面广量大。几个月下来,各类线上招聘活动热闹非凡但实际的效果究竟如何?
“看起来机会很多,但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乐观。”龚亚玲向记者介绍了最近一段时间参加线上招聘的直观感受。在她看来,线上招聘虽不受地域限制,但也存在弊端,“简历的回复率很低,一些自己投递简历看上的岗位和工作内容,面试时却发现与招聘方实际提供的岗位不符,有时还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简历上的信息可能是被泄露出去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多家招聘单位表示线上招聘模式,是在疫情背景下的无奈之选。尤其是面试环节,考官与应试者或因为隔屏之距,其效果并不佳,既影响应聘者的发挥,也会让考官的观察受到干扰。
知“己”知“彼”不容易
7月24日,工信部通报2020年第三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包括58集团旗下的“速聘58赶集网招聘”因存在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过度索取权限等被要求整改。
企业发布不实招聘信息、个人信息也被未曾投递简历的企业所获取……应届毕业生龚亚玲的遭遇背后,是某些招聘平台运作不规范,入驻企业质量参差不齐,资质履历真假难辨,口头约定很可能难以落地,求职者信息也存在被泄露的风险。网络云招聘的短板显露后,一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平台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上述乱象的发生。
今年3月,四川省总工会整合资源,联合专业招聘渠道和宣传平台,在“四川工会”微信公众号、川工之家APP及合作平台开通线上招聘服务。
负责此次线上招聘活动的四川省总工会保障部工作人员介绍,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他们对应聘者实名制信息和企业资质都有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即时提供远程面试、洽谈对接、签订意向协议等线上服务,引导职工群众就近就业。
“这些都是为了招聘活动能够更加安全可靠,由工会出资购买的付费服务。”该工作人员坦言,尽管已尽最大努力,他们提供给求职者与企业的服务也只能止步于意向协议的签订,后续产生的问题,作为活动组织者没有办法实时介入。
正如一位求职者所发出的感叹:一“网”之隔,无法确认自己正处在怎样的求职环境,同样也无法准确知晓招聘单位更加真实具体的情况,知“己”不易,知彼更难。这样的困惑于招聘公司而言同样适用。
提早准备超前防患
针对云招聘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专业人士建议应在招工求职前做好防范准备。
“不论是平台公司还是用人单位,违法泄露、传播、使用他人个人信息的,都可能构成侵权或者违约,并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犯罪。”蜀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凯表示,为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求职者应当与用人单位明确其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并就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就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他还提醒求职者,与企业以口头约定达成协议但还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之时,应当注意相关证据的留意与采集,以免出现纠纷后因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一些求职者反映部分企业对薪资待遇、招聘人数等关键信息模糊表述,招聘平台信息供给不对称,给求职者带来困扰。李凯表示,无论是求职者还是招工单位,都应该在接触之初对双方给出的关键信息进行核实,平台提供的信息失实误导求职者的,根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特别是即将实施的《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平台或应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类似情况,如若招聘平台有免责声明,则很难追究责任。”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惠建议,求职招聘者应注重对优质平台的选择,做好关键信息的核查工作,条件允许的话,一些涉及到实质性问题的招聘环节,最好在线下完成。如若在达成意向或签订合同后发现对方提供了虚假信息、存在欺诈行为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单方面解除合同。涉及到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信息不实,求职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同样,因相同情况,求职者为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失的,企业也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李娜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